11月9日上午,文学院成功举办“模糊化指称现象考察及其规范构建”线上专题学术讲座。讲座由黑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语言学领域著名学者殷树林主讲,文学院院长曹利华教授主持,学院全体教师、硕士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代表200余人参加。

讲座开篇,殷教授立足语言学基础理论前沿,聚焦“姓与名结构关系”这一学界长期争议的核心议题,整合最新研究成果展开体系化阐释。他创新性引入“领属关系”分析视角,突破传统语法研究框架,对汉语姓名结构的认定标准、语义边界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度解构,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更具解释力的理论范式与系统化分析工具。
随后,殷教授从三大核心维度凝练深入分析:在发展特征层面,明确警情通报等官方文本中的模糊化指称呈现出“语境适配性增强、义边界渐趋清晰”的阶段性演变规律;在认知机制层面,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不同模糊化指称方式在受众可识别度、情感态度关联及行为选择倾向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在规范路径层面,提出“基础规范+场景适配”两级框架解决方案,为语言实践优化与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学术参考。
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结合自身学术研究、生活观察与困惑踊跃提问,围绕模糊化指称在不同语体中的应用差异、跨文化语境下的表达适配性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殷教授针对提问逐一细致回应,既厘清了学术认知误区,又提出了兼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建议,让在场师生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本次讲座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观照,既系统呈现了模糊化指称研究的前沿动态与核心成果,助力师生提升社会语言现象的观察、分析与研究能力,更直观彰显了语言学扎根现实、服务社会的学科属性与应用价值。
主讲人简介 殷树林,男,1978年12月生,安徽来安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导,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黑龙江省语言学会理事长、汉语言文字学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黑龙江大学)执行主任、黑龙江大学汉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学、法律语言学。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各项科研项目10项,在《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科学》《汉语学习》《语文研究》《汉语学报》《语言文字应用》《中国言语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现代汉语话语标记研究》《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黑龙江省A级景区语言景观考察》等学术著作5部,获得包括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一等奖在内的各级奖励10余项。
(编辑:吴涵 审核:王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