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本科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学生工作 | 科学研究 | 招生就业 | 党团工作 | 魅力人文 | 主题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学生活动>>正文

三下乡 文学院青衿踏访红岩寨:文学院实践团解码傣乡文脉 共绘乡村振兴工笔画

2025年07月01日 23:38  点击:[]

2025年7月1日上午,“青春文脉传承团”文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太平乡红岩村与当地村委会开展座谈会。郭乡长介绍,太平乡面积222平方公里,是仁和区第二大乡镇,现以芒果种植为主导产业,全乡种植面积约5万余亩,挂果面积4.5万亩,主要品种有贵妃、椰香等,是群众收入主要来源。红岩村由原来的大村村、半海村和红岩村合并而成,多民族聚居且保留傣族传统技艺。

交流中,实践团队带队老师就农文旅融合难等问题提问。郭乡长坦言,太平乡曾是煤炭工业乡镇,2012年产业转型后,面临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采煤导致地表塌陷、河流断流等问题,道路建设滞后,如2021年先锋村仍无水泥路。文旅方面,因人口分散、设施投入产效比低,即便举办活动吸引数千游客,也难收回成本,行政区域与企业土地的历史纠纷也制约发展。

目前,太平乡在仁和区共同富裕实验区中被定位为“底板”,正推进河边村安居工程试点,同时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下午将召开相关落地会议。芒果产业虽受周边竞争和物流成本影响,但仍在探索转型路径。

郑主任向实践团深度解读红岩村傣族文化的丰富内涵。讲解过程中,郑主任从红岩村历史沿革、行政区域变迁切入,系统阐述傣族文化特质与民俗传承脉络,内容涵盖饮食特色、语言体系、宗教信仰、建筑风格,以及民族融合进程中的通婚情况等多个维度。针对当前傣族文化面临的传承困境与发展瓶颈,郑主任也进行了全面分析。为让实践团成员获得更直观的文化体验,郑主任身着傣族传统服饰,现场演奏葫芦丝,悠扬乐声生动展现了傣族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座谈会尾声,带队老师向各位村委干部致以诚挚感谢。通过此次座谈,同学们深入了解到红岩村傣族文化的起源脉络、独特特征与民俗传承,也清晰认识到其在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中面临的现实挑战。大家收获了对乡村振兴复杂性的深刻认知,意识到既要解决安居工程、产业转型等民生经济问题,也要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此次调研促进了高校学子将理论知识与乡村实践的结合,为后续助力红岩村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校地合作搭建了沟通桥。

(审核:王雪梅 编辑:吴涵)

上一条:三下乡 文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古德村共话民族文化融合 下一条:三下乡 文学院青春执笔绣团山,同心聚力答共富——“回山寻珍”实践团深入团山村探寻民族文化与产业振兴双融合

关闭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 攀枝花学院-文学院